布局新兴学科,5年新增140余个专业;以开设实验班、创新班,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等人才培养“示范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8月底9月初,驻青高校陆续迎来了2024级本科新生。他们是学校的新生力量,也是青岛这座城市的未来依托。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城市发展的人才“蓄水池”,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后劲。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驻青高校正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青岛城市发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走访各个驻青高校发现,在科技强市建设过程中,它们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愈加显现:各高校对接青岛重点产业链,bob博鱼官网bob博鱼官网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140余个学科专业,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匹配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形式,设立实验班、创新班,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未来海洋学院等拔尖人才培养平台,赋能城市未来发展;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设立“双导师”,将课堂搬进企业工厂,增强了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8月26日,山东科技大学新学期第一天如约而至,学校储能技术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也迎来首届59名本科生。未来4年,他们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物理化学、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新能源发电与利用、新能源系统管理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以更好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
新能源是青岛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山科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助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更好服务山东省和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强调跨学科融合、工程应用、新能源开发、综合实践和国际化特色,着力培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bob博鱼官网app下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与基础平台,既决定着教育资源的配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也影响着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聚焦国家战略和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好“基本育人单位”布局,5年来,驻青高校已累计新增145个专业。例如,海大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保密技术、软件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声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9个急需、新兴专业;青大新增了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专业。
新增专业中绝大部分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四新”专业,涉及人工智能、纺织服装、新能源、智能制造、氢能与储能、现代金融等青岛重点产业领域,与青岛产业联系紧密。这不仅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科研、技术支持,也将为相关产业储备更多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今年新增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得益于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材料领域的众多基础研究积累。“新增专业将充分发挥学校在海洋材料、海洋能源方面的科研优势,交叉融合材料科学、材料化工、能源科学和海洋材料等多专业领域,重点服务于青岛海洋能源、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海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玥表示。该专业将布局在学校的西海岸校区,更好地与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的氢能产业对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呼唤更多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驻青高校新增专业也特别强调了“学科交叉”。如青大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就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联系紧密的特点,致力于培养既有良好的工程、科学素养,也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未来不仅能够胜任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还能胜任该领域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管理以及商务贸易等工作,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前不久,中石大教务处(荟萃学院)启动了2024级本研一体班、能源未来技术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基地班(包括地学拔尖基地班、化学拔尖基地班)网上报名工作,不足百人的招生计划却吸引了数百名本科新生报名。据介绍bob博鱼官网app下载,荟萃学院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区,按照“高点定位、打造特区,精英培养、示范领跑”培养思路,为优秀学生成长成才搭建高端平台。
这种探索,起源于2012年,已经实施了十多年。除理科实验班、化学拔尖基地班外,其余培养模式均实行本研一体化培养,但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各有侧重。如今年启动招生的能源未来技术学院将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发挥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优势,聚焦能源勘探、能源开发两个未来技术方向,培养具备卓越创新想象力、跨界融合力、前瞻判断力、人文涵养力、全球胜任力的未来科技创造及领军人才;基础学科拔尖基地班则依托一级博士点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能够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自然科学家。
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的使命所在,也是诸多大学的共识。中石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是驻青高校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动写照。在青岛,各大高校立足自身优势,设立“特区”,已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组建各类实验班是各高校比较通行的做法。如青大设立了计算机图灵创新实验班、华大基因创新班;山科大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拔尖创新班(图灵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拔尖创新班(吴方班);青岛农业大学设立了创新人才实验班。
实验班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而设立,主要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如青大计算机图灵创新实验班实施学业导师制,形成以山东省教学名师、泰山学者、国家级科技奖获得者等为主体的导师库,全部导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指导学生参加竞赛、项目与学术研究,重在培养具有“厚基础、宽视野、重创新、强实践”的计算机科学拔尖创新人才。
此外,部分驻青高校还成立了学院,探索更高学历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海洋大学在2019年成立全国唯一的未来海洋学院。这是海大重点打造的国际海洋领域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高层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合金计划”“三强计划”,采用学科交叉的“3+1+N”本硕博无缝隙对接培养独树一帜的创新模式。专业方向涉及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水产、生物学等学科,与青岛的海洋产业均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与之类似的是,中石大、青大等学校的未来技术学院也均实行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能促进社会与学校之间相互合作,整合资源,共同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产教是否深度融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驻青高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
青岛科技大学于2022年在省属高校中率先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卓越工程师本硕贯通培养计划,实施“3+1+2+N”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和赛轮集团、京博集团、万华化学、石化盈科等9家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任务,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2022年首期班共选拔优秀学生30名,2023年选拔优秀学生60名。今年的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
产教深度融合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鲜明特点。学生培养共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本科阶段,主要进行3年的工科基础知识学习;第二阶段即1年本硕过渡阶段,学生保研后,学习研究生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三阶段产教融合特色最为明显,为工程硕士培养阶段,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研究生,又是企业员工,在学校学习1年专业课程、在企业进行2年实践锻炼,真正成为企业运营的骨干和企业管理的行家里手。
现代产业学院也是各高校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目前,山东省已确立了3批7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驻青高校共入选21个,全省占比超四分之一。
但同样被命名为现代产业学院,各高校也创设出了不同的育人路径。青岛理工潍柴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学校通过实施校企培养方案对接、校企学分互认、校企联合授课以及“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产、教、研三导师制”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实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统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现代产业学院学生的特点,潍柴现代产业学院第一届毕业生25人全部留在潍柴工作,深受企业好评。
中石大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则实行“4+2”本研一体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分析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与实践培养方案,学生4年校内培养、2年企业实践,真正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双向赋能。此外,中石大还深化产科教融合,实施了“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三进计划”,组建由200余个教授领衔、900余名教师参与的科研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投身本科教育教学,以大平台、大项目为依托,在产业前沿技术、学科前沿领域中沉浸式育人,促进教学与科研形成有效互动,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升级人才培养模式,驻青高校与这座城市的同频共振,在科技强市的征途上行稳致远。
Copyright © 2002-2024 半岛·博鱼【官网】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2021016472号